智慧書,串流的書。兼談 AI 和書的侵權爭議
- BookAI
- 3月2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AI時代的出版變革:從串流模式到智慧書的未來
數位時代,串流技術已從音樂與電影擴展至各個領域,開始影響出版業。過去音樂愛好者必須購買唱片、CD,隨著串流影音平台與移動裝置普及,人們消費的方式已經完成典範轉移(Paradigm Shift):訂閱串流平台便能一手掌握豐富影音。人們已習慣於隨時隨地依照自己的偏好享受服務。
AI 帶來新的工業革命,亦遭出版業質疑侵犯著作權,同時也促進業界探索 AI 與出版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模式。借鏡串流服務解決音樂盜版、促進轉型擴張的案例,幾項趨勢需要深究:近期 AI 引發的著作權糾紛、出版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,最後是智慧書(Intelligent Books, IntelliBooks)帶來的市場轉化,一個全新的出版概念與未來發展。
串流阻盜版造市場,全球音樂產值翻 1.8 倍
約 2000 年左右,P2P 檔案分享平台造成數位盜版猖獗,全球音樂產業陷入嚴重衰退,年損失超過 70 億美元。 2006 年 Spotify 提供了一個革命性的解決方案:結合串流技術服務(Streaming Service)和訂閱制 (Subscription Model)。龐大的隨選內容,讓盜版顯得不經濟、不便利,甚至單調乏味。串流技術解決消費者需求,同時成功遏止盜版、創造更大收益。
統計全球 1,300 多家唱片公司 2024 年資料,國際唱片業協會(IFPI 全球音樂市場報告可以觀察串流服務徹底改變產業的痕跡:從 2010 年 157 億美元的低點,到 2023 年成長至 286 億美元,成長 1.8 倍。整體產業中,串流音樂佔 62.8 %,是產業連九年穩健成長的關鍵。
串流服務重建市場,打造全球多元消費習慣
綜合觀察 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2024 調查報告,可以看出串流服務的貢獻主要分為「經濟、生態、文化」三個層面的重建。
經濟層面的重建:串流技術和商業模式扭轉產業衰退困境。除了全球產值創歷史新高,更重要的是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──由串流帶動各種型態音樂的收入成長。其次是生態系統的重建:合法、便利、高品質的串流服務讓盜版相形失色。消費者開始習慣付費享用優質內容服務,業者從中綜合提升全面的收益。
最後是文化重建。有趣的是,串流音樂並未扼殺實體音樂(CD、黑膠唱片)發展。根據報告,在串流音樂領航下,實體音樂反而已連續三年成長, 2023 年成長 13.4 %,佔總市場已達 17.8 %。眾多串流平台的出現,實際上促進大規模的文化養成,造就多元化的音樂消費形態,讓數位和實體音樂能在不同場景中共存共榮。
出版業的損失:電子書盜版與 AI 侵權
2017 年尼爾森針對美國的消費者調查發現,電子書盜版每年讓美國出版商損失營業額 3.15 億美元。非法下載電子書的族群主要是一般消費者、學生和在職的專業人士,70 %的盜版者擁有大學或研究所學位。最常見的盜版使用者年齡介於 30 至 44 歲之間,年家庭收入在 6 萬至 9.9 萬美元之間。 2019 年一份臺灣研究報告指出,以下因素會提升下載盜版電子書的動機:下載盜版、與大家一起分享、自信盜版不會被抓。截至 2024 年底,大型盜版電子書網站依然是臺灣和全球出版商的重大挑戰。
如今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AI)的發展似乎讓出版業面臨更大的挑戰,例如大型語言模型(Large Language Model,LLM)將版權資料用於模型訓練。 2023 年 9 月,美國作家協會(Authors Guild)聯合 17 位知名作家對 OpenAI 與 Microsoft 提起集體訴訟,指控其訓練 ChatGPT 時未經授權使用版權作品。從社群媒體亦可以觀察到 Google NotebookLM 、 ChatGPT 等 AI 平台,亦提高了盜版電子書的需求:消費者希望加速閱讀速度、製作閱讀筆記。
LLM:出版業第三次工業革命
出版的本質上是傳播想法與知識,彌平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鴻溝,使思想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自由流通,但一直被語言的隔閡禁箇著。新一波的出版革命,正由大型語言模型(Large Language Model,LLM)推動。傳統的紙本出版在問世五百多年後,雖已透過網際網路 (Internet)打破「實體」書籍的傳播侷限,卻仍依賴固定格式(PDF、e-book)或特定平台呈現。
在科技發展帶來的消費習慣轉移,台灣出版業面臨營收大幅下滑的困境,從 2010 年的 367 億高峰,到 2022 年已降至 186 億,跌幅近五成。造成此趨勢的原因正是網際網路的競爭、數位盜版、付費習慣尚未成熟。若能善用 LLM 所帶來的「出版業第三次工業革命」,利用其個人化智慧生成優勢,讓出版物的知識「動態地」符合每個人的需求,甚至跨越語言的藩籬。此將徹底改變知識的流通與消費模式,成為繼谷騰堡(Gutenberg)活字印刷與網際網路之後,為全球出版業創造的全新生機。
智慧書(IntelliBooks),書的第三出版
智慧書,也稱為「第三出版」(Third Publishing)。利用 LLM 將書籍轉化為動態、互動的知識平台。這種新型態的出版模式結合了「主權知識地圖」(Sovereign Knowledge Map,一項確保內容來源透明、保護著作權的技術)與先進的語言模型,能夠根據讀者的先備知識與閱讀需求,以串流技術提供個人化的知識輸出。
根據 BookAI 內部數據,自 2024 年底公開「智慧書」的商品即受到出版業的歡迎。這一創新商業模式不僅解決了傳統出版型態的限制,更在確保版權受保護的同時,將書籍轉化為付費的 AI 服務、提供讀者全新的閱讀工具、促進知識的廣泛流通與深度應用。在作者、出版商與讀者三方共榮的前題下,知識的傳遞才能真正邁向永續發展,而智慧書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現。而出版商的數位轉型,在 AI 時代中,才能真正實現。
期待屬於出版業的 7 % 年複合成長率
串流技術 20 年前問世迄今,人們的音樂消費習慣已完全改變:不只挽救產業,甚至在 10 年內放大了音樂創作產值達 1.8 倍。智慧書是結合 AI 的串流服務,可以再次重建出版業的產值。或許 LLM 正與出版業的權益發生衝突,但借鑑歷史,我們會看到每一個挑戰其實都是重生的機遇。
所有的科技發展終將邁向成熟,AI 將為出版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第三次工業革命,而智慧書將是這場革命的核心。